我校朱诗亮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宣传部,科技处 2014-01-10]
|
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10位科技专家和313项成果。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朱诗亮教授与香港大学汪子丹合作完成的项目《量子几何相位及其相关问题研究》获得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当天,他与其他科学家一起,获习近平、李克强等国家领导接见并合影留念。
据介绍,该项目属量子力学和量子信息领域,提出冷原子实现和探测相对论狄拉克粒子的理论,并预言可观测相应的拓扑相变,被斯坦福、ETH和Nice大学的实验观察到;揭示了几何相位和量子相变的内在定量联系。该项目是国际上最早研究冷原子几何相位诱导规范势的少数理论组之一,提出实现原子自旋霍尔效应理论,并被NIST实验实现。冷原子相对论效应和诱导规范势已逐步成为当前量子模拟的新热点研究;提出了非绝热和非常规几何量子计算理论,解决了原绝热理论不易在实际体系中实现的困难,已被7个独立实验验证。项目发表的20 篇核心论文中,PRL10 篇,被Nature、Science、PRL等SCI 论文他引1137次,8篇代表论文他引602次。
朱诗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992年于南京大学获学士学位;1995年于中山大学获硕士学位;2001年在香港大学获博士学位。1995年至今是华南师范大学教师,2003年晋升为教授,博士导师。曾在香港大学物理系、意大利ISI研究所、美国密歇根大学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他长期从事量子物理及其在超冷原子和量子信息领域的应用研究,注重理论和实验研究的结合。他和合作者在量子模拟和量子计算领域做出了系列重要理论工作。提出可用光晶格的冷原子实现Dirac方程的理论,并发现各向异性的晶格可诱导拓扑量子相变,被美国、瑞士和法国的科学家分别做的三个实验证实(美国、瑞士实验同期发表于Nature,法国实验发表于Phys. Rev. Lett.)。2006年首次提出了原子自旋霍尔效应,2013年被美国国家标准局科学家在Nature发表的实验实现。提出了非绝热和非常规几何量子计算理论,被国内外5个实验组发表于Nature/PRL/PRA等的7篇实验论文实现。他目前已发表SCI论文67篇,其中Phys. Rev. Lett. 14篇 (第一或通信作者),Phys. Rev. A/B/E 31篇。
朱诗亮与香港大学物理系汪子丹教授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合作研究成果“量子几何相位及其相关问题研究”除了荣获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外,还获得2007年度教育部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一等奖、2011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朱诗亮曾入选2004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2006年度国家级学术带头人。在2008年获特聘教授、香港大学Daniel Tsui Fellowship;获2011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201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他领导的研究团队获得2012年度教育部创新团队。
|
转自http://www.scnu.edu.cn/scnu/NewsCenter/HSContextfinal.jsp?code=2&tit=23043&column=INDEX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