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学工 2015-07-29 00:00:00 来源:孙旭炜 点击: 收藏本文
7月23日下午三点,华南师范大学万花筒服务队调研队员到达农民画画馆,进入画室时,陈权枢先生依旧在进行着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为新画构图。队员们表明来意之后,他显得很兴奋,马上放下彩笔接受采访,因为在他看来,一切能把龙门农民画宣传出去的行为都是值得的。
作为惠州市龙门县文广新局文化馆副馆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惠州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惠州画院画家、龙门农民画协会会长、龙门农民画带头人,他的作品曾多次代表龙门农民画在国内外参加画展。
继承龙门农民画衣钵
龙门农民画是通俗画的一种,起源可追溯到清末时期,她主要反映本地风俗、体现民族特色,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龙门优秀人民精神面貌的体现。农民画风格奇特,手法多采用抽象、夸张变形的手法,享有“东方毕加索”之美誉。
1982年,陈权枢先生开始学习农民画,师承农民画创始人之一的谭池发先生,当时,谭先生组织辅导了多批业余作者进行农民画创作,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于是,他在培训班里挑出了7位农民画青年骨干,成立专门的美术组,由县文化馆发工资,脱产进行创作,陈权枢先生就是其中之一,自此,他走上了专职创作农民画的道路。
当问到农民画创作最重要的是什么时,他说,农民画是一项艺术,艺术当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必须得坚持十年左右,厉害的最少也要有五六年才能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今年53岁的他画了33年农民画,在未有成绩、穷困潦倒的时候修过电器、画过肖像,甚至遭遇家人的坚决反对,但他从未停止过农民画创作,他所说的“坚持”二字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几十年宣扬 半辈子授艺
在采访中调研队员问他有多少学生时,他平淡地说,数不清楚了,因为他每年都会在自己的工作室、附近学校和少年宫的兴趣班亲自授课。据了解,他的工作室每年都会举办一两次培训班,每次招收学员最少15人,从未停歇,加上学校和少年宫的学员,粗略一算,多年来他培育的农民画爱好者已不止千人。
政府大力扶持 建立人才培养体系
在整个访谈中,陈会长一直都强调,政府的扶持政策才是农民画蓬勃发展的最重要动力,他说政府在龙门文化馆建立了农民画工作室,为画家提供了稳定的工作场所;把农民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拨款20万支持农民画的创作,25万奖励龙门农民画画家,通过这种激励方式,促进了农民画整体质量的提高;在人才培养方面,龙门农民画“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得到广东省80万专款扶持,在各镇学校、少年宫开办农民画兴趣班,并让工作室成员作为教员进行义务教授。在他的言语中,我们能感受到政府为让农民画走上产业化道路所做的努力,但是由于作画题材、产品受众的限制,农民画产业化进程并不尽人意。
整个采访,调研队员不但了解了龙门对农民画的保护、继承、发展。更多的是感受到一位老画家对于农民画的热爱以及那“就算剩下我一个人,我也会继续画下去”的执着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