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教学技能大赛决赛在华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2025116日至9日,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决赛暨全国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研究生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华南师范大学成功举办。

图片1.jpg

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是全国影响与规模较大的教学技能竞赛,由田家炳基金会冠名,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专家委员会指导。该赛事旨在展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学能力及培养院校的培养成果,交流研究生培养经验。本届比赛由华南师范大学主办,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物理学院承办。预赛阶段共有来自全国93所高校的382名学生报名参赛,经过选拔,共有78所高校的199名优秀选手脱颖而出,进入决赛。

116日,各高校参赛选手与教师陆续抵达华南师范大学完成报到。

117日上午,大赛开幕式在大学城校区文2栋国际会议报告厅进行,由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党委书记陈道华主持。出席的领导和嘉宾有: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晓方;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专家委员会委员、物理赛项专家组组长东北师范大学于海波教授;国家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研制组及修订组负责人、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物理教育与普及专委会理事长、西南大学廖伯琴教授;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原上海市高考命题组组长、全国高等物理教育研究会原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胡炳元教授;全国田家炳杯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研究生教学技能大赛执委会副主任、伊犁师范大学冯利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袁宙;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薛正远等。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晓方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陈晓方教授致欢迎辞,对与会专家、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预祝大赛圆满成功。

东北师范大学于海波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于海波教授随后详细介绍了田家炳杯教学技能大赛的赛事宗旨与发展历程,并对华南师范大学的赛事组织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鼓励。

开幕式结束后,于海波教授主持多位专家围绕物理教育及人才培养作主旨报告。

华东师范大学胡炳元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胡炳元教授以核心素养下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探索为题,结合生动案例,深入剖析了当前教学中的突出问题,清晰阐释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西南大学廖伯琴教授

西南大学廖伯琴教授从各学科的高中与义务教育核心素养切入,深入剖析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并借助丰富的教材案例与生活实景,对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提出了系列改进方案。

陕西师范大学李贵安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李贵安教授在题为新时代新使命新教师新实践的报告中,深入阐述了新时代教师使命。他系统论述了新时代教师应努力践行的十大角色,号召大家以此履行崇高职业使命、树立远大理想、追求卓越的专业境界。

曲阜师范大学胡象岭教授

曲阜师范大学胡象岭教授深入阐述了循证教学理念。该理念构建了一个以证据为核心的系统性教学决策与实践框架。报告中,教授还系统介绍了循证教学的具体实施流程、常见误区及面临的主要挑战。

这些报告内容深刻、视角多元,为新时代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引领与实践指导。

海南师范大学李晶晶

下午的议程中,首先由海南师范大学李晶晶教授主持上半场的邀请报告。

西北师范大学王太军副教授、广州大学魏亚军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杨杰博士、陕西师范大学吕艳坤博士等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分别围绕“中学生跨学科实践能力测评研究”、“显著促进学习效果的物理教科书图文呈现方式”、“AI赋能物理教育评价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复习教学反思与重构”等主题展开物理教育科研成果的报告,集中展示了青年物理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活力与实践探索,对推动物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师范大学方伟教授

随后,上海师范大学方伟教授主持下半场的邀请报告。

西南大学李太华教授、华南师范大学张军朋教授分别分享了院校在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教育硕士培养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成果。报告内涵丰富、见解深刻、阐述透彻、精彩纷呈,对加快国内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研究生高质量发展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华南师范大学肖洋教授介绍了本次大赛采用专门开发的抽签系统,在确保评委回避本校选手、同校选手不同组的基础上随机抽签。限时120分钟备课,20分钟内完成说课、讲课和专家提问,经专家双盲评审,确保大赛公平公正顺利进行。

 

备课室中,参赛选手紧张筹备,积极备赛。

 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讲课素材准备充分,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设计合理,语言表达准确精炼,教学方法独特新颖。选手流利的讲解、优美的板书,端庄大方挥洒自如的仪态,展现了各高校参赛选手的教学技能和教师风采。评委老师耐心倾听,针对选手竞赛讲课内容进行提问,参赛选手也得到了的成长与锻炼。

  

 比赛的同时,在观摩室对各参赛选手比赛情况进行实时转播,老师和同学们聚集在观摩室观看精彩的比赛。

119日下午,大赛闭幕式在大学城校区文2栋国际会议报告厅进行,由华南师范大学周少娜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李春密教授

 在专家点评环节,北京师范大学李春密教授的点评高屋建瓴,着重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与培养层面进行了理论升华,为参赛选手指明了专业发展的方向。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院陈信余正高级教师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员正高级教师陈信余的点评细致务实,紧密结合教学理论与一线教学实际,对课堂环节设计、教学细节把控及学情应对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极具操作性的改进建议。

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党委书记陈道华

 在大赛总结环节,华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党委书记陈道华作为东道主代表,向所有参赛单位与选手表达了诚挚的谢意与未来的合作期许。

东北师范大学于海波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于海波教授代表大赛专家委员会作总结报告。他系统梳理了本届大赛的丰硕成果,高度评价了参赛选手展现出的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并代表组委会对物理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路径提出了前瞻性的展望与倡议。

  随后举行的大会颁奖仪式,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获奖选手在掌声中依次上台领奖,这份荣誉既是对其个人卓越表现的肯定,也凝聚着对全体物理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的致敬,为此次大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次决赛评选出一等奖20名、二等奖40名、三等奖81名、优秀教学设计奖47名、优秀指导教师奖60名。

一等奖代表

二等奖代表

三等奖代表

  经过激烈的角逐,华南师范大学进入决赛的选手邓芷滢获大赛一等奖,徐颖莹、李润笙获大赛二等奖,吴丹桂获大赛三等奖,周少娜老师、肖洋老师、许桂清老师荣获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119日午间,物理学院李德安正高级实验师组织参赛师生齐聚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理七栋六楼,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考察。在李德安教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引导下,大家参观了教学法实验室、微格实验室、创新实验室以及脑电与眼动实验室等场地和平台。此次考察不仅拓展了师生们对物理教育研究范式的认识,更亲身感受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证研究深度融合所带来的创新活力。

 大赛为各院校师生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有效促进了学科教学(物理)专业研究生教学技能的提升,对增强师范生实践能力与就业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活动不仅展现了各高校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与成果,也为推动物理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专业的赛事离不开专业的保障。在本次大赛中,比赛各环节、开闭幕式及后勤服务岗位的志愿者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出色的执行力,构成了赛事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份井然有序的背后,同样凝聚着志愿者统筹老师们的默默付出与精心组织。他们不仅是问题的解决者,更是温暖的传递者,确保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师生都能感受到高效、周到与温馨的赛事服务。特此,向所有志愿者、工作人员及幕后负责老师们致以最衷心的感谢!

 

 

文稿来源:钟仪、张黎

初审:周少娜

终审:薛正远